我不知道该用时间、还是空间来给这现象划个明确的界限。
是该说,“最近……”,还是该说“我所处的环境……”
总之,这不是有意的观察,而是某一瞬间这么一个想法浮现脑海,然后就好像用造型模子印出一块奶油面团一样,“那个现象”就那么契合地被“那个想法”所填满。
“真善美”这三个世间最纯粹的特质,你认为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?
有些人会为了保有“美”,而舍弃了“真”和“善”。
这样的人,他在乎的,就是一件事物当中令他感到“美好的”成分。
不管他的本质如何,不管善恶、真假,
只要他觉得它是“美”的,那它具备了被捍卫的价值。
有些人觉得“善”是绝对不可缺少的。
一件事物也许“美”,但如果他的美是带刺的、具有伤害性,那也就不可了。
但如果一件事物它是“善”的,那么不管美丑真假,他都值得被高举。
因为它虽然不美,却可以使人感觉到美好。
有些人则坚持“真”是必须超越以上两者的。
如果一件事情,他即美、又善,只是不真,那么它的美善、都是假的,伪装的。
这样的美善就像一层糖衣,令人感觉美好、但是真相却是丑恶的、空虚的。
反过来说,一件事情即使不美、不善,但因为他是“真”的,
他就应该被揭发、应该被认真看待。
。
三者结合是当然是最好的状态。但这世界上的事,同时具备这三者有几件呢?
“事情”还是其次,比较担忧的是“人”。
最近的人、周围的人(原谅我还是无法决定那个更贴切),似乎最缺乏的就是:真
一个被认为是“美”的事物,即使它其实体现出极度扭曲的恶、只要它美,恶就可以被忽视。
我认为美的东西,即使它会使我中毒,我也心甘乐意被牺牲。
这个美,建立在自己的一念之间。可这一念之间,谁能知道是受了什么蒙蔽呢?因为根本没有标准可以衡量所谓的“一念之间”。
善。只要是善事,不管真假、也不需要管真假,就是好的,就值得被宣扬。
如果只在乎善而不在乎真假,那我觉得用“愚昧”并不奇怪。
被“善”蒙蔽了眼睛,失去了判断力,其实也就等于失去了智慧。
这世界的人太重视“美”和“善”,往往刻意忽略、否定、逃避、隐瞒、美化了“真相”。
真相不重要,重要的是“我”如何看待这件事。
我认为是真的,它就是真的;我认为是美的,它就是美的;我认为是善的,它就是善的。
为什么?为什么这样的观念在现在变成理所当然?
不觉得很可怕吗?
再也没有人去探究、去思考、去试验、去证实一件事情的真假,
一切只以“我的感觉和认同”来判断一切。
忽略、隐瞒、逃避真相已经够可怕了,最可怕的是否定和美化真相。
为了保有所谓的“美好”,甘愿舍弃“真相”(为了保有你在人前美好的形象,便全盘否定真相,甚至不惜将别人丑化。)
。
读完以上,先别急着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、政治人物,
先想想自己。
即使是最小的一件事、一件无伤大雅之事,有没有在家人、朋友、甚至是面对自己的时候,忽略了“真”?
很多事情,不是一句“算了都过去了”、一句“没事了”,就可以把真相掩盖。
真相,就像是用原子笔写下的字,写下了,橡皮擦是擦不掉的。
只有在上面再画上一到横线,才能表示真相已经被面对、已经过去。
。
缩小到最生活的例子,
不要再为了自己的面子,把你曾经说过的话否定;曾经做过的事否认,更加不要嫁祸于人。
你说这句话是要表达这个意思,就是这个意思,不要为了掩饰自己的恶念而强词夺理、加以美化修饰。
要为说过的每一句话(即使只是玩笑话)、行过的每一件事(即使只是无意之行)负责。
拿什么为力量都好,只要去面对真实的自己、面对真相。
没有什么是可以被隐藏的。
“因为隐藏的事,没有不显出来的;隐瞒的事,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。”
——路加福音8章17节
劝勉那些还在逃避自己逃避真相的人,
与那些愿意勇敢面对真实、保有真实的人分享。
我想我更多不是在逃避,而是不知道真相在那裡.....
回复删除虽然不知道你的真相是什么,也许是被隐瞒了、或者被刻意无视。只能祈祷他能随着时间明朗化。如果你觉得很痛苦,就去把它挖出来吧,只有坦荡荡面对才有愈合的一天……
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