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7日星期二

as I am.

又是倒数的日子。心里一边不舍得一边也不抗拒,这颓废的假期我的确也是过怕了。还是更喜欢那时候规律的生活,还有南京的教会。如果说有什么让我能够留在南京,那一定是南京改革宗长老会家园教会。在那里我是一个枝子,和树一起成长。不过未知太多,还是好好祷告求神引导。毕竟要下这样的决定真的不容易,那是南京,不是吉隆坡。

南京 吉隆坡 新山
三个互相牵挂的地方。其实回来的时候写了很多黑暗文,我才渐渐发现原来自己不只是泪点越来越低而已,连情绪也变得更加动荡、忧郁。一面往自己里面去忧虑,一面又逼迫自己不要再往里面窥看了。明白得再多也只是徒增一些没用的悲伤而已,把目光转向外面,关心人、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才是正理。其实我很幸福了,非常非常幸福了,为什么还是贪心呢?未知太多、情绪太乱、渴望太真,其实我现在真的不自由。困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圈套里面挣扎着离开又不愿意离开。耽溺。真理能够使人得自由,但是我无力靠近真理,我只能又让环境推着我往前。回顾走过的22年,我自己立志拿定主意、做出决定的时刻真的太少太少了。我总是那么不愿意自己破茧而出,非要等到环境、还是谁把我硬生生撕裂,我才愿意去面对。

我想回去,回到可以轻松感恩地和神对话的日子。我曾经因为和圣灵无话可说而不安。无话可说。到什么地步人才会变得无话可说? 最亲密和最陌生。

我希望你眼里一直都保持着这份清澈,我希望我一直都在你的脑海里,我希望我能成为你的几分之几,as I am.


2018年2月8日星期四

胡言乱语

你知道的,那么远、那么长的故事,她姑且要泡一壶茉莉花香片才能说——我又怎能随意说出口?

时间。

我原来也不是一个良善的人,只是不曾想我也会这般残酷。如果你爱的人从来不知道你爱什么、也不了解你为什么爱,这算不算是最悲伤的故事?我知道这实在很残酷,尤其是当我那样锋利地责怪你为什么不知道她喜欢文学,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!我甚至以为自己用尽全部力气来杀了你,武器就是这句话。可是我低头的时候也看见自己血流如注。我们都不知道她,不知道她的爱、不知道她爱的。

我感觉自己真是很没用。成天说的那些理想和美好,是不是终究还是要败给三餐和人性?可是没有那些晶莹剔透,这世界又太荒凉。他们说痛苦、寒冷、荒凉其实才是最真实的,快乐总是缥缈又虚无。快乐的时候你不会问为什么;但是痛苦却相反。回来的第二天总感觉南京的那五个月好像只是一场梦,真实地梦见自己存在在那片土地上走着、笑着。太美好的事情总是感觉不真实,可是你们的离去却又真实得让我无法接受。为什么我就这么活到了今天,为什么应该活着?这么毫无价值意义的人,这么自私又冷漠的人,多了我少了我又有什么差别呢?这世界这宇宙还不照样在转动吗?有人会记得我、想起我,但是没有人能使我永远存在。为什么我们总要永远存在呢?如果生老病死是常理,那为什么我们总在这生老病死的规律中那么努力地想要抓住永恒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姑姑那时候对我说,我终于盛开了——最娇艳美好的时候。
她说以前总还是个女孩似的,总还是含苞待放的,就在“那时候”就是人生中最美艳的模样。
我心底竟然是颤抖了一下。到底是是什么细节竟让姑姑看出我如此,她到底看见了什么?
盛放的玫瑰,从来都是为了谁而娇艳。倾其所有,让自己全然抛出去给那一位,高贵又卑微。我后来才发觉自己到底丢了什么,丢了什么。为了他而盛放的那时候,我从来都以为自己不会后悔。其实,不只是后悔。如果神要惩罚我,祂有一百种方法,但是祂会吗?我不知道。约伯告诉我我只能相信祂。因为祂才是一切的满足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下学期拿的张爱玲研究让我有了整个假期可以重温她的作品。第一次读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好像默默地成为某种过去。他们说好的故事每段时期看总有不同的感受,其实每次的阅读都是酝酿下一次更复杂更深刻的感受。荒凉感,精致美艳又冰冷的荒凉感。每一个故事原来都曾发生过、每一个人物原来都真实存在着。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能够那么复杂,现在反倒想不通从前为何可以如此单纯。我真羡慕,羡慕得近乎嫉妒;但是又极其悲伤,因为我无人可怪,都是我自作孽。多好啊!那些依然含苞待放的人们,那些无需在心里一遍一遍地用自己来割伤自己的人。我也许就是白日梦作得厉害,成天就这样一事无成地只会为自己感伤——真是无用至极。我这样的人,原来都不配得到什么,更何况是贵重得无价的爱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你知道,我连问候都不配、不敢。我算什么呢,我不过是个坏人。直到自己也一样被对待的时候才明白曾经我得到过的那什么,那是我此生也许不再拥有的、也许是我其实从来都不配拥有的。你知道,不被采摘的盛开过的花,只有残败的未来。她的美丽和娇艳,不属于任何人、也不配属于任何人。

2018年1月28日星期日

Along with The Gods: The Two Worlds 《与神同行》观后心得(剧透)



Along with The Gods: The Two Worlds
《与神同行》



还没看之前大家都在说电影名字和内容的关联不大,但是看完之后我却深深觉得这电影名字简直不能再合适。

有人说这部电影说的是亲情,我个人认为这触及了表面。亲情只是这部电影选择使用的题材,而整部电影我看到的是:为罪的忏悔和无条件的爱。

太多人忽略、不屑忏悔了,或者觉得这很矫情,我不明白。忏悔精神明明才是最深刻的,那些世界名著往往都有这种精神,《悲惨世界》也好、《战争与和平》也好。深刻地体认到自己的错,然后真心实意地请求原谅,然后被无条件的接纳,自古以来这都是最深刻的精神。因为揭开自己最黑暗的那面,允许光 照进来,这就是最痛苦但是最美好的了。可是人就是这样,一旦发现自己犯了错,有些人的反应的卑鄙是显而易见的,比如中尉,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埋藏起来,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。也有另一种人,是像那个心智不全的士兵一样,无法原谅自已又不知道怎么解决自身的罪疚感,因此就自己决定做了弥补(给了地图),自己决定裁决自己(自杀),他自己选择、决定了这些方法,借此来摆脱罪疚感的捆绑、得到心灵救赎。又或者,就是男主角自己,为了摆脱罪疚感自己惩罚了自己15年,15年之间不曾回家,而是不断地努力工作赚钱来弥补母亲和弟弟。

这两种人,难道不就是我们吗?我们知道自己有罪,知道自己不完美,所以按照第一种人的方式,我们就无视我们的罪,当做没有这回事,遗忘它,继续升官当上尉、继续生活。另一种人,知道自己不好了,便自己决定“做些什么”来弥补自己的错,做些好事也好、立志成为一个好人也好,男主角不就是如此吗?他的种种好简直无以伦比了,好像就是圣人一般了。又或者,悲观一点就像那个小兵,面对自己的罪是绝望,便自行决定裁决自己的方法。人啊,面对无法承担的罪恶,说什么要自己解决,提出来的最好方法永远都是毁灭自己。

那面对自己的罪恶出路到底在哪里?既不是逃避无视、也不是靠自己的义行或者自杀解决,到底还有什么解决方法?

——无条件的接纳和爱!

男主角是听到了审判官对他说:其实母亲早就知道男主角要杀自己,但是她却什么都没有说,这一事实,他才真正地跪下来说他愿意接受刑罚。真正让他忏悔、真正释放他的不是他15年来的“好事”,而是母亲早就无条件的接纳和爱。这样的巨大、浩瀚的原谅和爱,重生了他们两兄弟,也真正释放了他们。

所以我们知道了,解决罪恶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得到原谅;解决人类的罪也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得到创造者的原谅。你做了多少件好事、行了多少宗教仪式、甚至就是像男主角那样的“贵人”也好,都没有用;或者你多么想要忘记、或者借由狂欢来麻痹自己的感官都好,都没有用。你需要的,是得到原谅。得到原谅的结果,就是悔改和重生。

所以,这部剧之所以让那么多人落泪,不是因为他是一部感人的亲情电影仅此而已。它提醒我们,我们再好、再烂,都需要得到原谅,得到神的原谅。而得到神的原谅不是自己来“做”一些什么来弥补,也不是靠着毁灭自己来解决,而是靠着罪恶完全被解决、被称义。而这件事,神自己已经替我们做了,就是耶稣基督代替我们的罪为我们死了,又将自己的义白白给了我们。惊心动魄的爱就是你什么都没有做,可是我却爱你,而且爱到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。

当然,这部剧在传递“审判”观念的时候还是比较浅薄。毕竟这部剧的审判观念是那七宗罪,而这七宗罪,到底为什么是这七宗罪?谁定下的这七宗罪?再者,最后审判的时候,法官很轻易地就撕掉了判决,但事实是耶稣基督的身体被撕碎了,才换来了我们的“无罪释放”。满足公义的代价是全然圣洁的圣子的血。因此总归,这部剧还是无法超越这历史的真理事件。

我不需要宗教,因为宗教无法拯救我。宗教只会告诉我,我需要如何“做”,才可以解决我内心的狂躁不安;又或者有些宗教告诉我,就忘记吧,其实那都是执着,忘记了就可以了。但是其实,我需要的是被原谅,我需要的是拯救者,我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!但是,正是这样“不公平”的事,正是这样的爱触犯了这个世界的系统。怎么会有白白得来的东西呢?不可能!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!这个世界告诉我们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我们太习惯成为那个“给予者”,因为这会给我们带来尊严感;而我们往往不愿意成为“接收者”,因为这样我们会看起来很无助、软弱。而人啊,最不喜欢的就是直面自己的软弱。

所以啊不怪这个世界难以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,因为这真是太好了,太便宜了,好到不可思议。福音太宝贵,宝贵到谁也买不起,所以我们只能白白领受。可惜啊!多少人宁愿再多个15年继续成为一个好人,也不愿意白白得到原谅。

嘿!天底下就是有这么便宜的事,你知道的,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什么都做不了、不需要做。空气、雨水、地球如此;爱,亦如此。


Image result for 与神同行 电影




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

不属于。

一直心心念念地想着要回来——
枫叶变红的时候;雪花纷飞的时候;在寒冷中不断裹紧又裹紧的时候。
回到 属于我的地方。

南京岁晚总是昼短夜长,傍晚5点已经暗得像马来西亚的七点。早晨起床总是茫然,看天色总猜不准时间。离开被窝的每一处都是挣扎和煎熬,早八课更让我心力交瘁——我感觉自己被这狡猾的天气玩弄得。后来我总算明白了为什么风总要用“刮”这个字,因为这真是贴切的,那冷冽的风像刀一样在你身上刮过去,皮肤底下就被暗暗地刮出了血,他们还说美丽呢!可这残酷的美丽是我冬季的每一天都要经历一遍的。说到底,南京不属于我,虽然她的美丽令人窒息,我也一直被南京的教会温暖着。你知道,在这座城市,能够寻得一点真实的、刺痛的炽热都是极不容易的。我感谢神,要不是祂我也不能在这座城市里面寻得一扇窗户,让我每个星期天都能够离开这冠冕堂皇的地下室到街上走一走。世界是地下室,我遇见不同的人、对我说不同的话、给我不同的笑容,但是我开始不知道,什么是真什么是假?有些事情看着很真,却是假;有些东西看着很假,却是真。要不是那一扇窗户,我感觉自己就会义无反顾地迷恋、迷失在这个地下室,而我一直想着要回国,我想那里才真正属于我。

可是,真的属于我吗?不知道为何,明明还在欢笑着、明明还在互相用着熟悉的语调调侃对方,可是我心底却有个地方空落落的,到底是什么东西弄丢了呢?我不是已经回到了“属于我的马来西亚”吗?为什么我还是……有些失落?好像这里也不属于我,我到底属于哪里?哪里才是我肮脏又卑污的心可以容纳安放之处?

其实我知道,这只是又在提醒我:嘿,黄静瑜,你不属于他们、也不属于他们,你属于祂。是啊,我以为我会是他们的一份子,但我不是;我以为我其实真正属于他们,但我也不是。我属于祢,我的父。唯有你的同在是我的安慰,让我无论在哪里,秋冬浓烈的南京,还是长年盛夏的马来西亚,我都知道祢在这里。齐牧说,我们总是以流浪印证家园的存在;以谎言印证真理的存在;以歧途印证正途的存在;以此岸印证彼岸的存在。是不是我总要被提醒,自己不属于这世界,我才会继续仰望,继续奔跑。

世界之大,没有我心容身之处。南京也好、马来西亚也罢,都是我寄居的所在,我真正的家,在天上。

(耶稣)“……我把你的道赐给了他们;世人恨他们,因为他们不属于这世界,像我不属于这世界一样。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;你的道就是真理。”——约翰福音17章14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