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ong with The Gods: The Two Worlds
《与神同行》
还没看之前大家都在说电影名字和内容的关联不大,但是看完之后我却深深觉得这电影名字简直不能再合适。
有人说这部电影说的是亲情,我个人认为这触及了表面。亲情只是这部电影选择使用的题材,而整部电影我看到的是:为罪的忏悔和无条件的爱。
太多人忽略、不屑忏悔了,或者觉得这很矫情,我不明白。忏悔精神明明才是最深刻的,那些世界名著往往都有这种精神,《悲惨世界》也好、《战争与和平》也好。深刻地体认到自己的错,然后真心实意地请求原谅,然后被无条件的接纳,自古以来这都是最深刻的精神。因为揭开自己最黑暗的那面,允许光 照进来,这就是最痛苦但是最美好的了。可是人就是这样,一旦发现自己犯了错,有些人的反应的卑鄙是显而易见的,比如中尉,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埋藏起来,当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。也有另一种人,是像那个心智不全的士兵一样,无法原谅自已又不知道怎么解决自身的罪疚感,因此就自己决定做了弥补(给了地图),自己决定裁决自己(自杀),他自己选择、决定了这些方法,借此来摆脱罪疚感的捆绑、得到心灵救赎。又或者,就是男主角自己,为了摆脱罪疚感自己惩罚了自己15年,15年之间不曾回家,而是不断地努力工作赚钱来弥补母亲和弟弟。
这两种人,难道不就是我们吗?我们知道自己有罪,知道自己不完美,所以按照第一种人的方式,我们就无视我们的罪,当做没有这回事,遗忘它,继续升官当上尉、继续生活。另一种人,知道自己不好了,便自己决定“做些什么”来弥补自己的错,做些好事也好、立志成为一个好人也好,男主角不就是如此吗?他的种种好简直无以伦比了,好像就是圣人一般了。又或者,悲观一点就像那个小兵,面对自己的罪是绝望,便自行决定裁决自己的方法。人啊,面对无法承担的罪恶,说什么要自己解决,提出来的最好方法永远都是毁灭自己。
那面对自己的罪恶出路到底在哪里?既不是逃避无视、也不是靠自己的义行或者自杀解决,到底还有什么解决方法?
——无条件的接纳和爱!
男主角是听到了审判官对他说:其实母亲早就知道男主角要杀自己,但是她却什么都没有说,这一事实,他才真正地跪下来说他愿意接受刑罚。真正让他忏悔、真正释放他的不是他15年来的“好事”,而是母亲早就无条件的接纳和爱。这样的巨大、浩瀚的原谅和爱,重生了他们两兄弟,也真正释放了他们。
所以我们知道了,解决罪恶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得到原谅;解决人类的罪也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得到创造者的原谅。你做了多少件好事、行了多少宗教仪式、甚至就是像男主角那样的“贵人”也好,都没有用;或者你多么想要忘记、或者借由狂欢来麻痹自己的感官都好,都没有用。你需要的,是得到原谅。得到原谅的结果,就是悔改和重生。
所以,这部剧之所以让那么多人落泪,不是因为他是一部感人的亲情电影仅此而已。它提醒我们,我们再好、再烂,都需要得到原谅,得到神的原谅。而得到神的原谅不是自己来“做”一些什么来弥补,也不是靠着毁灭自己来解决,而是靠着罪恶完全被解决、被称义。而这件事,神自己已经替我们做了,就是耶稣基督代替我们的罪为我们死了,又将自己的义白白给了我们。惊心动魄的爱就是你什么都没有做,可是我却爱你,而且爱到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。
当然,这部剧在传递“审判”观念的时候还是比较浅薄。毕竟这部剧的审判观念是那七宗罪,而这七宗罪,到底为什么是这七宗罪?谁定下的这七宗罪?再者,最后审判的时候,法官很轻易地就撕掉了判决,但事实是耶稣基督的身体被撕碎了,才换来了我们的“无罪释放”。满足公义的代价是全然圣洁的圣子的血。因此总归,这部剧还是无法超越这历史的真理事件。
我不需要宗教,因为宗教无法拯救我。宗教只会告诉我,我需要如何“做”,才可以解决我内心的狂躁不安;又或者有些宗教告诉我,就忘记吧,其实那都是执着,忘记了就可以了。但是其实,我需要的是被原谅,我需要的是拯救者,我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!但是,正是这样“不公平”的事,正是这样的爱触犯了这个世界的系统。怎么会有白白得来的东西呢?不可能!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!这个世界告诉我们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我们太习惯成为那个“给予者”,因为这会给我们带来尊严感;而我们往往不愿意成为“接收者”,因为这样我们会看起来很无助、软弱。而人啊,最不喜欢的就是直面自己的软弱。
所以啊不怪这个世界难以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,因为这真是太好了,太便宜了,好到不可思议。福音太宝贵,宝贵到谁也买不起,所以我们只能白白领受。可惜啊!多少人宁愿再多个15年继续成为一个好人,也不愿意白白得到原谅。
嘿!天底下就是有这么便宜的事,你知道的,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什么都做不了、不需要做。空气、雨水、地球如此;爱,亦如此。